企查查冲刺上市,数据资产的价值机遇与合规拷问-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0/24 15:19:42
来源:新华网

企查查冲刺上市,数据资产的价值机遇与合规拷问

字体:

  新华网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丁峰)近日,上交所官网披露的信息显示,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企查查”)的主板IPO申请已获受理,拟募资15亿元。这家收录了3.3亿家企业信息的商查平台,以2025年上半年90.74%的毛利率引发市场关注。

  企查查的创始人、董事长陈德强是一位“85”后程序员,2014年开始创业,并成立企查查前身“苏州朗动”。当年6月,政策鼓励健全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制度。一批商业大数据服务类企业开始崛起,企查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落地实施的政策窗口下,企查查的上市进程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资本进阶,更成为数据要素商业化的典型样本,其背后的数据资产价值显化路径与合规风险防控,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观察视角。​

  高毛利背后的资产:数据的价值重构​

  企查查招股书揭示的经营数据,展示出数据资产转化为商业价值的清晰轨迹: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营收达22.19亿元,净利润合计9.38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35.42%,毛利率从87.24%持续攀升至90.74%。这种盈利能力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其对公开数据的价值重构能力。​

  “数据资产的核心价值不在于数量积累,而在于合规前提下的加工赋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梅冠群此前接受新华网采访时指出。企查查的商业模式印证了数据要素“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的转化逻辑。

  据披露,企查查的平台数据均源自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官方公开渠道,通过自主研发超算平台与深度学习算法,完成数据清洗、脱敏、建模,形成工商核查、风险预警等标准化服务。

  招股书显示,其注册用户与付费用户规模分别达竞品“启信宝”的3倍和6倍。江苏省科技厅和财政厅对其“企业信用查询分析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授牌,印证了行业对其数据处理能力的认可。​

  2024年1月实施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更成为数据资产价值放大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许表示:“入表使数据价值从‘隐性’变为‘显性’,优化企业资产负债结构,提升融资能力。”

  合规、薪酬与可持续性存疑​

  尽管前景广阔,企查查的上市之路仍面临多重挑战,这也是当下数据服务行业的共性困境。​

  合规边界的把握首当其冲。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个人信息保护法》,商查平台数据收集须限定于公开信息,处理敏感信息需明确授权。专注上市公司及资本市场服务的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联席主任江波博士向记者指出:“若通过爬虫获取非公开信息,或超范围使用数据,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或侵犯商业秘密。”

  就在招股书披露的前一天,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于10月9日公布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示表(苏银罚决字〔2025〕21-24号),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违反征信业务管理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罚款1万元。魏某莉(时任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征信业务部征信业务主管)被罚款300元。

  企查查虽强调数据源自公开渠道,但监管部门对“公开数据再加工”的边界认定仍存争议。江波表示,部分企业公示信息中包含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平台如何实现精准脱敏而不影响数据可用性,考验技术与合规的平衡能力。对此,企查查采取匿名化处理、用户授权查询等措施,但其有效性仍需持续接受监管检验。

  而公司高毛利与低薪酬的反差亦引发关注。招股书显示,2024年其销售人员平均薪酬23.81万元,仅为金山办公、合合信息的五成左右;管理人员平均薪酬51.1万元,不足指南针的三分之一。公司称受苏州地域及岗位构成影响。但分析人士指出,薪酬差距可能影响人才吸引力,而人才恰是数据服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行业可持续性面临考验。随着政府数据开放力度加大,部分基础查询服务或面临免费化压力;头部企业为争夺数据独家性,可能陷入“合规成本攀升—服务涨价—用户流失”的循环。

  特别是在商业大数据业务方面,企查查所处的C端App市场存在同质化竞争。除了启信宝、天眼查等对手,百度“爱企查”的上线,也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争。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企查查各渠道平均月活跃用户数分别为6467.64万、7291.54万、8420.75万和8011.25万,占累计用户数比例从73.32%逐步下降至53.13%。2023年和2024年,企查查分别有40.61万和52.9万的付费用户选择停止付费,特别是在2024年,流失的付费用户数甚至超过了新增付费用户数。

  付费用户比例以及新增付费转化率持续下降,如何构建真正差异化服务体系和构筑起自己的护城河,也成为企查查一大长期难题。

 数据要素商业化的样本价值​

  企查查的上市行动,恰逢数据要素市场加速发展的政策窗口期。国家数据局联合十六部委推出《“数据要素赋能”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财政部提出数据资产入表。

  根据国家工信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2022年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904亿元,2025年将突破1749亿元。

  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多方角逐。目前商查领域已形成“多强竞争”格局,天眼查及合合信息旗下启信宝等玩家均已完成多轮融资,其中合合信息已于2024年登陆科创板,当前市值已超240亿元。行业竞争的核心焦点正从数据覆盖广度转向分析深度。​

  “企查查上市若成功,将为数据要素商业化提供三大参考样本。”江波对记者表示,其一,明确数据资产的价值评估框架,其“公开数据获取成本+技术加工投入+用户付费意愿”的定价逻辑,可为同类企业提供借鉴;其二,构建合规运营的标准范式,其多维度资质认证与全流程风控体系具有复制价值;其三,探索数据资产入表的实操路径,为更多企业实现数据价值显化提供经验。​

  此次上市募资分配来看,公司人工智能研发项目投入最大,拟投入5.03亿元,C端产品升级紧随其后拟投入4.58亿元,多维大数据库和B端产品升级分别规划投入3.68亿元、1.71亿元。这一分配方案凸显了企查查将AI技术作为核心驱动力的战略决心。

  当前合合信息的市值表现已显示资本市场对数据资产的认可,但企查查90.74%的毛利率能否持续,取决于其AI研发转化效率与合规风险防控能力。

  市场人士认为,若企查查登陆资本市场,其估值将成数据服务企业参照。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在政策框架内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不仅仅是企查查一家企业的IPO考题,更是整个数据要素市场必须直面的发展课题。

【纠错】 【责任编辑:徐曼曼 陈延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