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工智能领域热点频发,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焦点。作为数智化转型引领者,中国联通如何推动AI从实验室走向产业落地,为千行百业注入动能?新华网特邀中国联通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联通数据智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廉士国博士,深度解读中国联通AI战略布局与实践成果。
明确角色定位,聚焦五大领域
面对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中国联通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指引,确立了全面拥抱人工智能的科技创新企业定位。
廉士国博士介绍,中国联通聚焦AI基础设施、数据集、大模型、智能体、AI安全五大关键领域布局,践行“让人工智能更简单”的理念,推进AI基建、AI科技、AI产业三大方向融合创新,全力为行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在市场竞争中,中国联通凭借全链路技术整合能力、丰富的行业落地经验及生态协同优势,构建起差异化竞争力,助力AI技术在实体经济中深度应用。
降低应用门槛,赋能工业智能化
针对传统行业在智能化转型中面临的“不会用、不敢用”难题,中国联通基于大量实践经验,总结出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首先,夯实数字化与网络化基础。中国联通利用5G、物联网等技术,将生产全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等要素全面连接起来。其打造的格物Unilink双跨平台设备连接数已完成1308万个设备连接数,汇聚工业 2.6 万个工业模型,实现了对工厂各环节的智能化管控,为后续的AI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推动局部环节的智能化突破。中国联通针对工业领域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检测、物流配送等具体环节的痛点,进行AI赋能。廉博士以船舶制造为例,介绍了通过AI大模型技术,能够自动将2D图纸转换为3D模型,将设计效率提升50%以上,将资深专家的经验沉淀为易用的工具,显著降低了一线工程师的使用门槛。
深耕医疗健康,构建专业生态
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医疗健康领域,中国联通也进行了战略性布局,并将其作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抓手。
布局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建设医疗AI新型基础设施,构建“集中+端侧”存算一体的训推资源池,为医疗数据(如影像数据)的价值转化提供强大底座。二是打造”元景万悟“智能体应用开发平台,该平台预置了生化指标分析、医学影像分析、报告自动解读等多种专业工具模块,使医疗领域开发者能够通过模块组合,快速生成端到端的专业应用。三是开发垂直场景的智能体模型与应用,推动AI在医疗领域的深度应用。
升级“元景”底座,促产业生态繁荣
谈及“联通元景”的未来规划,廉士国博士表示,其已从聚焦模型能力,升级为整合数据集、MaaS平台、智能体、AI安全等全链路能力的集团AI能力底座。未来将深化“多模共生”与“普惠速成”两大特色。
“多模共生”意指通过自研与生态合作,打造“模型家族”,以满足千行百业应用的多样化需求。“普惠速成”则旨在通过元景的MaaS平台和工具集,支持开发者低门槛、高效率地创建各种智能体应用。中国联通希望与生态伙伴携手,建设可信数据空间,打造更多行业标杆案例,让AI在更多产业场景中落地生根。
智融家庭生活,体验便捷服务
针对普通用户面临的智能设备操作复杂等问题,中国联通推出了智家业务融合载体——智家通通,将AI能力与场景应用深度融合。
该产品依托元景大模型,支持语音唤醒交互,提供海量视听内容、居家安全监控AI健身指导、云盘存储、高效学习等多元化服务。用户只需一句“你好,通通!”,即可实现各类需求的“通通搞定”,让智能生活更便捷、更个性。
中国联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和探索,不仅为自身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为千行百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中国联通将继续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力,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联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