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双向奔赴 橄榄球赛中感受“活力大湾区”_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_新华网

全运会|双向奔赴 橄榄球赛中感受“活力大湾区”

2025-11-14 19:27:2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香港11月14日电(记者曹奕博)“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对于长期工作生活在北方的记者而言,这句十五运会主题口号虽耳熟能详,却也似懂非懂。但在香港赛区橄榄球赛场,记者真切感受到了“激情”和“活力”。

  11月13日,香港队球员房杰锋(中)在比赛中进攻。新华社记者 陈铎 摄

  近几年在内地举办的大赛中,记者“打卡”了不少顶级场馆,像北京“新工体”、杭州奥体中心、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但走进承办十五运会七人制橄榄球比赛的香港启德体育园启德主场馆,记者还是瞬间被其中的氛围所震撼。

  场馆启用闭合式上盖时,这个可以容纳5万多观众的场地拢音效果极佳,球员的呐喊声、观众的助威声和DJ播放的音效回荡在耳边,让人有一种可以清晰地感知赛场每个角落的独特体验。

  记者在看台上见到了中国香港橄榄球总会董事黎志豪,我们的对话从今年3月正式启用的启德主场馆开始。

  “其实一开始,启德主场馆就是按照橄榄球赛为主要用途设计的,因为橄榄球已经是一张香港人自豪的名片了。”黎志豪介绍,中国香港橄榄球总会参与了启德主场馆初期的设计,保留了其前身香港大球场逾30年传统的南看台文化,还将供球员和工作人员使用的休息室增加至20个,以配合橄榄球项目一队单日多赛的赛程特点。

  “每当有球赛,香港大球场的南看台会挤满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他们边看球边举行派对,某种程度上人们是因为南看台无可比拟的氛围才了解香港橄榄球,所以我们把南看台文化在更宽敞的启德主场馆延续了下去。”黎志豪说。

  透过南看台背后的玻璃幕墙,维多利亚港的繁华景色一览无余。

  图为香港启德体育园(2024年12月8日摄)。新华社发(吕小炜摄)

  全运会七人制橄榄球比赛确定在香港举办后,黎志豪十分激动,他认为香港的国际化加上香港橄榄球的影响力,全运会将是展现香港、粤港澳大湾区风采的绝佳平台。

  为了办好比赛,中国香港橄榄球总会和十五运会及残特奥会香港赛区统筹办在过去两年定期举行会议,黎志豪还带队前往江苏宿迁,与中国橄榄球协会共同观看了全运会资格赛。

  橄榄球在香港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成熟的生态,中国香港橄榄球总会早在1952年就已成立,享誉中外的香港国际七人制橄榄球赛更是将在明年迎来50周年里程碑。而在内地,七人制橄榄球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2013年第12届全运会上,七人制橄榄球才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虽然内地橄榄球的氛围和环境与香港很不一样,但黎志豪在交流后认为,双方有很多值得互相借鉴合作的地方。

  “除了中国队和中国香港队可以进行更多的比赛交流,教练员、裁判员和医疗团队的交流培养也有很大空间。我们(香港)的优势在于几十年来积累下的办赛经验、爱好者群体和赞助商,这对于多地合办比赛来说是很有帮助的。”黎志豪说。

  黎志豪同时也观察到,内地的橄榄球发展势头迅猛,球队的数量和水平在过去10余年有显著提升。

  “十二运会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内地各队都是刚刚接触这项运动,但在今年的全运会决赛阶段,男、女各8支球队坐满了场馆的更衣室,各支球队非常专业,比赛中的失误很少。”黎志豪补充道,他认为这种提升与内地优越的硬件条件和充裕的训练资源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香港的球员去内地训练,内地的球员来港比赛,橄榄球在两地的发展充满想象空间。”黎志豪憧憬道。

  3月28日,中国队球员在香港国际七人橄榄球赛女子A组比赛后。新华社发(卢炳辉摄)

  如今,山东队频繁地与香港队进行热身赛;哈尔滨工程大学橄榄球队曾受邀到港参加比赛;深圳海盗橄榄球俱乐部活跃在香港15人制橄榄球联赛中,球员们周末赴港,比赛后吃一顿夜宵,然后返回广东,不耽误各自的工作。

  在启德主场馆里,记者也明显感受到了东道主香港队球员交到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时那股兴奋劲。长着一张国际面孔的香港队新星丹马克告诉记者,他为了准备全运会,在一年前加强了普通话学习。“我能听懂普通话,在比赛时会‘偷偷’听对方的战术。”丹马克打趣道,“我要抓紧学习了,在下一届全运会,我要流利地讲普通话,惊呆他们。”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不仅是跨海连三地的港珠澳大桥或是从深圳北到香港西九龙的高铁,更在于人们彼此之间的分享、理解和共同进步的愿景,朝着“达阵”的方向一码一码推进。

【纠错】 【责任编辑:解冰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