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在香港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我国共有24个集群上榜,数量连续第三年位居全球第一。这份亮眼的数据成绩单背后创新“硬实力”有哪些具体体现?一起来了解一下。
自2017年以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要根据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PCT)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科学论文发表量,以及今年新增的风险资本交易量三项指标来进行创新集群的排名。
我国上榜的这些创新集群,在推动创新与产业融合、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龙头作用。
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突破3.6万亿元,同比增长8.3%,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投入强度达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6月25日,在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人形机器人挥舞手臂致意。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截至2025年6月,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501万件,其中,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52.4万家,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372.7万件,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进一步凸显。
特别是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累计达12.7万次,一批高价值专利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场景中加速落地。
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日益完善,保护体系更加健全,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82.36分,再创历史新高。
5月22日,自动导引车在洛轴集团智能工厂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本次,“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在“榜单”上首次名列榜首。以该创新集群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为例,2024年,三地发明专利授权量共计11.3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9万件。
今年前六个月,三地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已超1万件,同比增长了30.7%,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编导:胡心懿、龙泠宇
包装:张墨琳
记者:杨子春、夏鹏、夏子麟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